2021年5月30日,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60363)成果公开报告会、成果推广会暨四川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双流区教科院协办,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承办。与会嘉宾有国家教育部教材局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柳夕浪;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杨培禾;北京大学教育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成员刘玲;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洪丹;四川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教研员朱雪林;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双流区教育局局长陈廷刚;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成都教育》执行主编,成都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教研员,成都市教育学会综合实践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史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教研员、成都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陈军;成都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劳动教育教研员肖慧;双流区教科院院长邱刚田;双流区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易恩;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志文。四川省各市(州)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和骨干教师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会议主持是四川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教研员朱雪林,学术主持是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 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
双流区教育局陈廷刚局长在致辞中指出,双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双流教育以“优质、特色、多样”为发展目标,扎实推进课程建设,致力打造一批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双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作为双流教育的一张名片,在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课程改革成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开发与常态实施”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双流区教育局陈廷刚局长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高志文校长作成果报告,高校长从“研究缘起与历程”、“研究成果与表达”、“研究创新与影响”等方面汇报了学校历时十八年坚持不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探寻育人方式变革,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历程。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高志文
高志文校长在成果报告中指出,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视角,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为载体,务实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聚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五个层面的内容研究,进行序列化研究和实践检验。2016年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至今,课题组从优化整合、规范实测和系统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科课程的反哺和渗透,以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命力。形成了“目标+结构”的课程顶层设计,构建了“主题+序列”的内容体系和“三段六环”的实施框架,提出了课题化开发、课程化实施、常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从学生、教师、课程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建立了以“写实性记录、表现性评价、学分制管理”为核心要素的综合评价体系,资源建设到课程建设都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专著《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常态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践育人:小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育人:主题探究式学习课程》等,研究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或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为中小学实践育人提供了典型案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对学生、教师、学校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育人方式已辐射并根植到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形成了浓郁的、独具特色的育人课程文化,成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示范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近五年,学校教师受邀参与各级各类成果推广和展示交流活动达80余人次。全国13个省市、省内21个市(州)的648所学校参与研究、实验、推广和检验,正在逐步转化为具有变革意义的教育实践。
接着,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师生展示交流了考察探究类、社会服务类、设计制作类、职业体验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导师李春燕老师以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为例对考察探究类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构建了促学生成长的“三维一体”模式和促教师发展的“一体三翼”模式,构建“基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探究类课题小初高一体化设计”。通过“三阶段一展示”评价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课程实施过程的扎实推进和成果呈现问题,为课程常态实施提供了保障。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4000多个奖项,其中全国十佳科技实践活动奖1项,《双流白河生态系统调查及治理措施研究》、《羊肚菌种植实践研究》等8个项目获全国科创大赛一等奖。
曾艳老师对社会服务类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从研究内容、参研群体、参研时间、评价量表、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展示了课题组开展的各类活动与《社会服务手册》等物化成果。随后,八年级四班曾潇禾同学结合自己亲身参与的暖冬活动——关爱留守儿童为例介绍了社会服务是如何探究并有效实现其育人价值。
学校科技总辅导员王伟老师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类课程,通过从生活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相关课程实施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借助多次实践操作丰富学生操作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到目前为止,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师生共获得340项专利证书,735项专利受理通知书。
李举梅老师、王春艳老师代表职业体验类课题作成果展示交流,包括家政课题、职业体验、劳动技能、种植探究四个方面,以《探究色光对蔬菜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研究为例,由参加研究的学生代表现场汇报。职业体验种植探究类课题《探究色光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无土栽培》、《智能蔬香园》等研究成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随后,与会专家对成果报告作点评指导。
国家教育部教材局专家柳夕浪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担着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育人目标和育人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中学习,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的一种学习,是将学和做融为一体的,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样态和学习形态,它打破课堂约束,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走向自然。我们的学生总是囿于课堂从未走向社会,不参与社会生活,确定他们很难形成真正的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高度评价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他说,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校课程改革实际需求出发,分步走、有序列地开发与实施,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的落实性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综合性效果。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研究启示我们,课程改革的深化是在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过程中实现的,只有有了课程改革的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实验学校为破解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好的样本。国家教育部教材局专家柳夕浪
同时,柳夕浪老师还认为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为广大中小学老师从事研究性实践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他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要靠教师。可今天的教师,绝不能仅仅是对上级的政策文件被动的机械的执行,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胡乱折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无研究则盲,无实践则空”。要讲研究和实践,要将教育教学设计和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经验是把我们课程改革碰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这个团队从自身的探索当中总结归纳一些实践的模式,也提炼出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看法,乃至有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是扎根在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的土壤当中的。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杨培禾分享道,十年前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结缘,在后来的研究交流过程中发现到学校的研究特质。一是扎实。在高质量团队的组织带领下,有清晰的理念定位和目标导向,使之指导着实践研究的每一个阶段,并在实践研究中对理论、目标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批判,有理论建树的追求。二是情怀。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持续十八年的研究,前后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他们都能毫无保留地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年会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一种情怀。同时,较大范围内的分享与交流能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大范围的创新与提升,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成员刘玲认为,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在落实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方面的做法给她带来了诸多启示:一个共识、两驾马车和三个策略。一个共识,就是我们共同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两驾马车就是学科教学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她说:“给我触动特别大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就尝试在学科教学时间中拿出20%来开展学科类的活动探究学习,而北京市是从2015年才在调整的课程方案中要求,各个学科拿出10%的课时来开展非学科领域学习。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经过十八年的坚持,学科教师形成了自己对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植入教和学的“骨髓”。三个策略:一是以核心素养来架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形成校本化的课程目标体系;二是从选题到实施,细化课程推进流程;三是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开发三个维度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刘玲老师不仅对研究团队在课题研究中所体现的系统化架构、笃定的坚守表示高度的赞赏,还提出了有益意见和建议。
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
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指出,随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学校,亟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及价值进行精准定位,对不同学段进行顶层设计与统筹布局。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无疑是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并持续坚守的典范。学校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这一主题,持续十八年不懈探索,创造了蜚声全国的优异成就,实属不易,期盼这一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运用。她说,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实践,从理念到目标,从内容到实施,从管理到评价是有章法的、持续的、深入的系统推进。她倡议与会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研究的站位、视角和方法,学以致用。
最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董洪丹副院长作大会总结。他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感谢领导、专家们的关怀与指导;高度赞扬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面持续十八年的坚持探索实践;对学校为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及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学校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勉励研究团队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研究,后续精心打磨,提炼精品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撰稿:王俊霖、付兵、何铁)